对身处油气行业的人来说,西安石油大学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不仅是因为这所学校每年都有5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石油石化行业,而且缘于建校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科研服务支持油田建设的浓浓“石油情”。
科研项目因油而立
2011年年初,由张宁生教授主持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含油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继《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之后,学校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这两项大奖都与石油紧密结合,其中与长庆油田等企业合作的“含油污水回用”项目,迄今已为油田带来3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成果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学校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另一方面得益于他们始终保持石油特色,坚持以科研服务油田生产经营的理念和做法。截至目前,学校科研经费已连续10年稳步攀升,并连续3年突破亿元大关。其中90%以上的经费用在了与石油行业相关的科研项目上。
办学特色因油而生
西安石油大学是一所石油石化特色显著的院校。正因为如此,学校始终牢记为油服务的责任和使命,先后与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等20多家油田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坚持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扩大服务功能的同时,紧密围绕国家油气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创新。
西安石油大学以西部油气田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石油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凝聚科研优势力量,组建强有力的科研团队,抓住主干专业和主力合作单位,主动申请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石油石化特色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和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据统计,近10年来,学校共承担因油而立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0项、企事业项目近千项。
重点实验室因油而建
作为以石油石化专业为主的普通高校,西安石油大学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一贯重视突出影响力和特色。
近些年,学校紧密围绕石油行业的需求,充分发挥主干学科和人才优势,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遇到的低渗透、生态环境脆弱等难题,参与建设了“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独立申报了“西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光电油气测井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室。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数已达到19个。这些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而且促进了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
科研成果为油而做
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此,西安石油大学坚持把为石油行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专门组织博士、教授赴油田企业现场考察交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联合共建学科点、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建立起了互惠双赢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
近4年来,“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含油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和“气田污水综合处理与防腐阻垢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成果,已相继成功应用于油田生产实践,不仅创造出了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创建节能环保型石油企业做出了贡献。
由于科研成绩突出,西安石油大学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作先进集体”、“陕西高校校办产业‘十一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