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25-07-15 点击数:

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人才(科学家)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采取“人才+项目”模式给予支持,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支持方向

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和我省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点围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产业技术领域,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多领域跨学科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一)优先支持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省级创新联合体牵头企业、拟上市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

(二)优先支持秦创原总窗口、产业创新聚集区内企业等牵头申报,适当统筹兼顾区域协调发展;

(三)优先支持企业联合省外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申报;

(四)优先支持“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五)优先支持解决“卡脖子”技术短板、研发国产替代产品、预期经济效益大的项目;

(六)鼓励项目设立科研助理岗位。

二、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

1.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须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应签订联合申报项目协议,明确任务分工、经费分配、成果知识产权分配和各方责任等内容。

2.项目牵头申报单位为陕西省境内注册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一年以上。项目联合申报单位为省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含科研事业单位和转制科研院所)。

3.项目牵头申报单位或联合申报单位应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信用良好且运行管理规范,能从技术、平台、资金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二)项目团队

1.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团队包括首席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和队伍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

2.首席工程师是项目负责人,一般应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在职人员(若为兼职人员,须提供在职单位批准兼职和兼职单位聘用的有效证明),须主持承担过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具备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3.首席科学家一般应为项目联合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须主持承担过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在相关产业技术领域有较强影响力。

4.首席工程师和首席科学家应保证项目执行期内在职,有足够的时间用于项目研究工作,项目完成时原则上不超过其法定退休年龄。

5.队伍成员数量一般在10至15人(不含首席科学家和首席工程师),其中企业的工程师队伍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队伍成员专业结构(或从事相关研究与工作)应与项目主要研究方向紧密相关。

(三)项目研究内容

1.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面向企业和产业重大技术需求,聚焦企业创新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生产制造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推进研发成果的工程化、产品化,促进新产品、新型号、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2.项目应具有较强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带动性,技术创新和应用目标明确,经济社会预期效益明显。

3.不支持单纯的理论探索、科学研究等科技创新活动。

三、资助经费与实施年限

单个项目资助经费30万元,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四、联系咨询

未尽事宜,请向科研处咨询。

联系人:陈老师 吴老师

联系电话:029-88382397

科研处

2025年7月15日

版权所有:西安石油大学科研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地址:陕西省西安电子二路东段18号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处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382399    E-mail:kjc@xsy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