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电液动力耦合智能控制与多参数实时监测集成化技术研究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25-08-31 点击数:
成果简介
智能完井技术是推动海油降本提质增效和解决油气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目前还在使用国外早期的N+1型液控式智能完井技术,其受制于液控管线数量的限制只能应用于7英寸及以上井筒内,难以下入5.5英寸井筒内,严重制约了智能完井技术的在我国海上油气田的应用。因此,为了满足我国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需求,研制小尺寸需要少量液控管线的新型电液复合智能完井系统势在必行。项目团队针对智能完井关键技术难点,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海油研究总院“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一系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完井控制与监测研究成果,该智能完井系统主要由地面控制系统、井下电液复合智能监测与控制一体化工具和井下电液信号湿接头组成,能够有效减少控制管线数量、简化智能完井管柱,并实现多个生产动态参数的耦合智能监测,为海上油气井后期生产制度调整提供系统全面的基础数据。
成果评价
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进步,井下流量电液动力耦合智能控制与生产多参数实时监测集成化系统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本研究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关键技术水平,已逐步具备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外依赖,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还能推动行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智能完井系统的广泛应用也将为油气生产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应用前景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需求增加,对高效、安全的井下作业技术需求迫切。通过智能控制和实时监测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支持科学决策,优化作业流程,提高整体作业效率。井下电液动力耦合智能控制与多参数实时监测集成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提高井下作业的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该技术将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果展示

图1 井下电液复合智能监测与控制一体化工具

图2 反向文丘里管流量监测室内测试
负责人简介
毕刚,1984年生,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安石油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水力喷射径向水平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射孔完井技术、非常规油气储层增产技术、完井投产作业过程中的井筒与管柱完整性评价及其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井下电液动力耦合智能控制与多参数实时监测集成化技术研究、电液智能完井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智能完井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