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25-09-01 点击数:

成果简介

通过“固体杂质脱除单元+溶液脱色单元+热稳定性盐脱除单元+有机杂质脱除单元”深度耦合,有效实现脱硫废剂的资源化利用和长周期循环,彻底解决了现有脱硫溶液再生过程中存在的固体杂质颗粒脱除不彻底、脱色活性炭易破碎形成新的杂质以及无法脱除溶液中有机杂质等诸多问题,同时,该系统还可根据脱硫溶液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单元进行灵动组合,进一步节省了处理材料、加快了工艺进程。

成果评价

固体悬浮物、热稳定性盐及有机杂质脱除率分别达99%98%98%以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脱硫溶液废液处置费用,保护环境,实现绿色生产;脱硫废液资源化再生,减少醇胺消耗和危废处置费用,提高企业利润;持续高效再生,脱硫装置长周期高效运行,提高商品气合格率;撬装设备,安装方便,启动快,排污少(一般固废)。

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5项,获省、市、行业科学技术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研究性论文30余篇。

应用前景

有效解决了脱硫废剂导致装置脱硫效率降低、产品气质不佳以及频繁发泡、设备腐蚀、管线堵塞等诸多问题,极大确保了脱硫装置的长期、高效、平稳运行。例如,安塞某日处理300×104Nm3天然气净化装置使用该组合工艺对脱硫废液进行处理,经处理,失效天然气脱硫溶液中的主要影响物脱除效率均可达98%以上,节约采购成本65%,综合经济效益达550余万元/年。

成果展示

 



负责人简介

范峥,1982年生,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副院长,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化工分离过程预测与强化、过程工业领域人工智能优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承担企业科研课题34项,发表核心论文62篇,SCIEI收录18篇,出版专著7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授权软件著作权56项。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发基于ChemOffice全功能的国产化学应用软件,助力打破国外“卡脖子”垄断地位。



地址:陕西省西安电子二路东段18号西安石油大学科研处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382399    E-mail:kjc@xsyu.edu.cn

版权所有:西安石油大学 科研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