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刻环境油气藏流动前缘演化与控制技术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25-09-02 点击数:
成果简介
自主创新明确了液-液、气-液前缘界面演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界面侵入图版,通过耐高温纳微米网凝胶、耐高温粘弹性微球、耐高温暂堵颗粒等配套技术,实现高温(180℃以上)、高压油气藏流动控制与剖面调整。明确油水、油气前缘形态影响规律,以指导注入参数的定量化设计,建立暂堵体系与储层的双向匹配模型,实现基于驱替动态变化的多体系段塞实施调整设计。
成果评价
该技术通过凝胶(200~50000 mPa·s)、微球(0.5~20 μm)、颗粒(10~100目)等体系与多段塞剖面调整设计结合,实现对苛刻环境下油气藏的高效流动,解决了常规开发中后期低效/无效动用的难题。先后在顺北、华北储气库、辽河、新疆等国内外油气田进行技术服务,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20年)。
应用前景
该技术既明确了液-液、气-液前缘界面演化特征,为注入参数调整提供依据;又可以通过剖面控制技术,实现储层高效动用与暂堵体系优选的双向匹配。形成了基于苛刻环境油气藏驱替均衡度的前缘演化理论、高效注入策略和配套技术。研究成果为高温(180℃以上)、高压(50 MPa以上)、高矿化度(250000 mg/L)等油气藏开发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成果展示


负责人简介
刘顺,1977年生,石油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增产新策略与新方法研究,聚焦于多裂缝延伸机理与规律、渗吸增产新方法两个研究方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项目6项,完成长庆油田、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横向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等奖励1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8件,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件。2021年入选陕西省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